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0791-83670605

微信二维码

手机官网

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无抗"新国标成奶农增收助推器
发布日期:2006-08-07 00:00:00    浏览次数:1259    [ | | ]    
分享: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即将出台

   “当前我国原料乳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解决乳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在7月28日落幕的“中国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孙咸泽对《中国产经新闻》嬲咚怠

食品安全协调司信息分析处黄敏在介绍乳品安全动态时也指出,当前抗生素残留、体细胞、黄曲霉素超标和蛋白质造假等现象不容忽视。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已开始委托相关机构对国内乳品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并定期将汇总数据和分析报告呈递务院。

据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业内权威人士透露,2006年上半年的一项检测显示,当前我国市场上竟然有50%左右的牛奶存在抗生素残留超标。

“有抗奶”拷问奶源建设模式

所谓“有抗奶”,是指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奶,与此对应的是,“无抗奶”就是“生素残留未检出”的牛奶。有关专家指出,长期饮用“有抗奶”相当于经常低剂量服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耐药性增加、免疫力下降,部分有过敏体质的人还可能出现荨麻疹、发热、甚至过敏性休克。

“实际上,乳品企业做到‘无抗’并不难,只要能做到严格控制奶牛用药,并把生素残留超标的‘药奶’废弃;只要能严格检测从奶站和奶户收购来的原料奶,拒绝收购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生奶,就可以实现出厂牛奶的‘无抗’。”孙咸泽说。

但中国乳品企业做到“无抗”也并非唾手可得。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实施“抗乳”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奶源管理工作,如通过完善兽医服务网络、健全奶牛健康档案、将健康牛与病牛分开挤奶、“有抗乳”议价收购另行处理等等来实现原料乳的“无抗化”。

乳业专家顾佳升说,去除牛奶中残留抗生素的关键,不在牛奶加工销售环节,而在奶牛养殖,在于奶源建设环节。

据全国养牛研究会常务理事邹自清教授介绍,奶源是否含抗生素只能从源头抓起,将患病或打针吃药的牛从健康牛群中隔离出来,才能真正保障奶源无抗。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乔光华调查指出,国内企业现大多采用“公司+户”的方式组织原料奶的生产,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比较松散,这种经营方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使农户避免机会主义倾向,难于监控农户在短期利益驱使下的不规范行为。

“无抗”新国标助推奶农增收

来自“中国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的消息称,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修订版已经定稿,强制规定把“抗生素残留”和黄曲霉素M1都列为必备检测项目。修订稿已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相关专家委员审核,有望近期正式出台,届时“有抗奶”将被真正叫停。

乔光华分析指出,许多个体养殖户缺少基本的科技知识,还有的奶农使用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和添加剂。从而影响到生奶品质,被乳品厂商检测出来后,要么被拒收,要么被压价,均会损害其经济收益。而在新国标的压力下,将有更多的乳品企业帮助奶农提高“无抗”养殖和管理水平,其收益也将会有相应增加。可以预见,“无抗”新国标的出台将促进奶牛养殖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而成为奶农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我国当前亟待转变增长方式,这对保障奶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奶业市场竞争力、发展现代奶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转奶源增长模式的内涵就是把奶牛业的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奶农素质的轨道上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新国标把“抗生素残留”纳入强制性检测项目,“有抗奶”将被判定“违法”,随着“无抗奶”需求旺盛,乳品企业会更加重视奶源质量这无疑为奶农增收提供了新的契机。
© 2016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8009420号-3 赣公网安备 36012202000155号 访问统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