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近年迅速进入我国大豆加工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趋势下,这本无可厚非。但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却不容忽视,采取措施应对危机已刻不容缓。
外资的进入使我国大豆加工业产能严豕剩,大豆压榨能力已是实际需求的两倍,有近一半的设备闲置。国内多数大豆加工企业或陷入亏损或濒临倒闭,少数勉强维持的也朝不保夕。与此同时,由跨国公司控制的大豆加工企业不仅迅速占领市场,而且取得了进口大豆的采购权和定价权。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买家,但由于多家分散采购,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不多,大豆进口受制于人。近三年我国每年进口大豆超过2000万吨,这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大大挤压了国产大豆的价格空间。
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优势造成了威胁。在产区已出现豆贱伤农和“卖豆难”,目前黑龙江产区大豆价格每吨约22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下降550元,已接近种植成本。我国大豆主产区部分豆农已弃种大豆,使大豆种植面积出现萎缩趋势。
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已处于不安全状态,一旦我国大豆加工业完全依赖进口,整个大豆产业都将受制于人。国际大豆市场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我国大豆产业,甚至危及国家粮食战略安全。
大豆加工业作为我国大豆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仅影响上游4000多万豆农的利益,关系大豆产业链上一亿多名从业人员的生计,还将影响下游养殖业及城乡农副产品价格。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有关部门应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考虑,加强宏观调控,联合制定国ù蠖共业振兴战略,将大豆加工纳入国家粮食安全应急体系。从国家战略规划、产业政策上,重新调整大豆加工产业发展方向与产业重点。同时加强对进口大豆总量和节奏的控制,切实维护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和豆农的利益。
尽快成立涵盖大豆种植加工、流通、进出口贸易在内的非盈利性的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改变我国大豆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提高大豆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的话语权。
千方百计增强大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高度重视大豆标准ㄉ产,克服“绿色壁垒”,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按照国际规则,把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大豆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充分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建立大豆海外生产基地和供货渠道,切实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行业动态
大豆加工应纳入国家粮食安全应急体系